在中国历史上,当一个朝代被推翻之后,前朝皇帝的命运往往非常凄惨,或是被杀,或是被囚,或是选择自尽。不过,有一个皇帝却是例外,他就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·溥仪。
1912年2月12日,末代皇帝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,清朝从此走到了历史的尽头。不过,由于清帝是主动宣布退位,所以得到了《清室优待条件》的保护。作为前朝皇帝的溥仪不但可以继续住在紫禁城的内廷中,保留皇帝的尊号,民国政府每年还要向其拨发四百万两作为生活费。此外,清帝私产由民国政府特别保护。所谓“清帝私产”当时并没有明确界定,但根据清室的理解,紫禁城内廷中的所有物品,都算是清帝私产。那么问题来了,清朝灭亡后,末代皇帝溥仪还有多少钱呢?
溥仪退位后,他的私产主要包括:紫禁城内廷中的所有物品、热河行宫(今承德避暑山庄)内藏物品、盛京行宫(今沈阳故宫)内藏物品,颐和园内藏物品,以及东三省大量皇家庄田、林地、矿场(包括煤矿、铁矿)。在上述私产中,光紫禁城内的藏品价值,就可以说是富可敌国了。
清朝灭亡后,溥仪在紫禁城中仍然享受着皇帝的各种待遇,日常生活方面都是极尽奢华。以饮食为例:当时不满十岁的溥仪,加上隆裕太后、四位太妃共计六人。就是这么一个小孩外加五个女人,一个月光“吃”猪肉这一项,就花掉了二千多两。而当时北京一个五口之家一年的平均开支也就是100两左右。那么,溥仪一家一年要花多少钱呢?根据一份内务府(专门管理皇家事务的机构)提供给溥仪的开支表上的记载:民国四年是二百六十四万两,民国八、九、十年是二百三十八万两,一百八十九万两,一百七十一万两。平均起来就是二百万两上下。足够当时北京两万户家庭一年的开支了。
值得一提的是,如此巨大的开支,真正花在溥仪一家身上的钱不过是九牛一毛。其中的大部分都被内务府的相关人员通过各种手段给捞走了。
由于开销过于巨大,以至于入不敷出,溥仪的小朝廷经常面临捉襟见肘的窘境。有人可能会感到奇怪,民国政府每年提供四百万两生活费,溥仪花了两百万,不是应该还有剩余吗?其实不然。民国政府在《清室优待条件》里是写明了“清帝岁用四百万两由民国政府拨发”。可是,民国政府是真没钱,所以给溥仪的生活费只好成了空头支票。不过,对溥仪来说,用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。虽然开支太大入不敷出,但紫禁城里有的是价值连城的宝贝。每当经费不足的时候,就由内务府将一些古玩字画、金银瓷器拿出去变卖。
民国十三年(1924年),溥仪被赶出了紫禁城。“清室善后委员会”出具了一份清室当年变卖金银古玩的款项,竟然高达五百多万。而这些被拿出去变卖掉的金银古玩,大多都是紫禁城中较常见的宝贝,并非是那种稀世珍品。
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后,宫中的大部分物品都被收缴了。交由溥仪带走的主要是珠宝、银两、日用品,其中银两一项共计十一万余两。对溥仪而言,他的财富在这次事件中遭到了毁灭性打击。不过,在此之前,溥仪倒是未雨绸缪,做了一些准备。他通过赏赐溥杰(溥仪的二弟)的方式,将紫禁城中许多稀世珍宝偷偷运到了天津英租界的一所楼房里,其中就由著名的《清明上河图》。
1925年,溥仪移居到天津的租界生活。此时,他的主要财产就剩下了当初偷运到天津的这些文物。虽然跟在紫禁城中是无法相比了,但数量还是非常可观。在天津生活的七年时间里,这些文物有少量被变卖以维持日常开支,绝大部分仍在溥仪手里。
1932年,溥仪在日本人的扶持下成立了“满洲国”。他开始将自己的这些私产秘密运往长春伪满皇宫。根据资料显示“有法书名画1300件,约30箱;法书名画册页40件,共4箱;书画挂轴31件,装1箱;宋元版书200部,装31箱;殿版书装3箱;大金库两个,内装皮匣两个,手提小金库30余个;皮货200件,装8箱”。
1945年日本战败后,伪满洲国也随之灭亡。溥仪只携带两皮箱书画和珍宝出逃,但在机场被苏军俘虏。1949年后,苏联将收缴的两箱书画、珍宝中的一部分还给了中国。
1950年,溥仪被引渡回国。他向国家上缴了藏在随身携带的箱子夹层中的近五百件宝物,这也是溥仪最后的家底了。此后,溥仪也跟大部分普通人一样,成为了无产阶级队伍中的一员了。
【相关文章】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esbaike.com/view/9801.html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